結構語言學源自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認為分析語言應該進行系統的研究,而非個別的分析。結構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系統中的成分依據成分之間的差別和關係從話語中切分出來,並加以分類歸併,而後從它們之間的緊密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中去研究語言的系統。
分成「布拉格」(功能學派)、「哥本哈根」(丹麥學派)及「美國結構主義」(美國描寫語言學)三個不同的學派。
一、布拉格學派
布拉格學派著重音位系統的分析,建立了音位學說,不僅研究內部,更著重在廣義語言學的研究,運用理論研究文學作品及其它外部語言學的現象。
二、哥本哈根學派
哥本哈根學派,代表人物有布龍達爾等,著重「假設-演譯」,較不著重具體語言事實的研究。
三、美國結構主義
美國結構主義又稱為美國描寫語言學,是發展最為完整的學派。這個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龍菲爾德,這個學派強調要對語言作客觀的共時描寫。其於1933年出版"語言論",對對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50年代後為「後布龍菲爾德」時代,霍蓋特1958年出版的"現代語言學教程",對美國結構主義進行了總結。注重口語和共時描寫,這不同於歐洲結構主義學派注重書面語的傳統。他們的主要貢獻在於制定了一套對語言結構進行形式分析和描寫的技術。這一學派對漢語研究影響很大。
此學派的特色
總的看來,這個學派具有以下顯著的特點:
1、注重口語的描寫和共時的研究。這是這一學派的傳統,因而他跟歐洲傳統的語言學主要著眼於書面語,以及十九世紀的歷史比較語言學以歷時為主的研究有明顯的不同。
2、注重形式的分析,回避意義問題。從經驗主義的立場出發,這一學派在結構分析中主要根據可以觀察到的語言形式,不考慮語言以外的事實。由於忽視意義,這就使他們對一些同形異構的歧義現象難以解釋。
3、在結構分析中主要運用分佈和替換的方法,以便從一堆言語素材中切分出獨立的單位並加以歸類。
4、對句法結構進行層次分析,這是分佈和替換的方法在句法研究中的具體運用,並由此發展出直接成分的分析法,即把句子或詞按層次區分出它的組成部分。
5、建立語素音位這個新的單位,這是在語法和語音結合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個新的單位。它是由出現於某個語素變體的一組音位所組成的語音單位(如英語名詞複數的詞尾-s, -z, iz是由不同的音位組成的同一個語素音位)。
6、強調驗證。這一學派認為語言研究必須根據話語的素材,採用嚴格規定的步驟對這些素材做形式的分類,而且分析的結果必須經受驗證。因此,它也被稱為"操作主義"和"分類主義"。五十年代末,隨著轉換-生成語言學的新起,它逐漸失去了原有的主導地位,影響減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