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結構圖在課前預習上的運用

在上新的課文之前,大部分的老師都會讓孩子預習,因為班上的孩子很愛畫畫,所以我們班的作法是畫課文的結構圖,因為本班的自然老師是畫結構圖的高手,自然課本身就用結構圖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在這個部分我並沒有花很多的心力去告訴他們該怎麼畫。
如果你是第一次進行這個活動的老師,建議還是挑個課文,實際的在黑板上跟孩子一起畫一次會比較好,第一次討論,建議還是採用五感或是段落來劃結構圖會比較容易。可以跟孩子討論在課文中可以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有什麼是肌膚感受得到的?有什麼句子可以嚐出它的味道?除此之外,也可以問一下那些部分是作者心裡的感受?段落的部分可能一開始要大家一起討論那些段是能放在一起的,這個答案其實很不固定,分段完後剩下的細節討論就很容易了。
我的作法如下:
第一步  分組討論一課課文有那些分類的方式,班上討論的結果如下圖。這個活動只是想藉由大家的力量先討論好可以怎麼畫結構圖,因為我沒有事先的引導,所以小朋友畫的差異性還蠻大的。



這個組別認為的分法有「人、事、時、地、物」、「五感」、「故事的前、中、後」、「主角的生前和身後」、「以魯冰花來分」、「段落」等等。

這個組別就有點亂了,我有點不太懂他們的分法,應該有他們的想法吧!!


第二步  稍微討論一下,讓孩子了解怎麼做之後,就可以讓孩子當作課前預習的作業了。這個作業可以讓孩子對課文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以下三張是孩子個別做出來的結果,有的很簡單,有的孩子很用心了加了自己的巧思。
大主題裡還細分成小的主題


有一些孩子會加上圖示,使它更容易分別!!
第三步  上課的時候,若有較長的時間,可以讓孩子進行發表,讓他有機會說明一下它之所以這樣創作的想法,否則考幾個課文中問題,幫孩子加一點分數也是可以嘗試的作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