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新詩發展簡史 資料來源:網路 原始資料來源:東華大學中文系須文蔚教學講義

新 詩 發 展 簡 史
分期
主要詩派
簡  介
代表
詩家
代表作








五四嘗試期
*胡適首先嘗試以白話文寫詩,
配合其白話文運動
*突破舊詩藩籬,部份仍不脫舊詩詞痕跡
*口語化,淺白
胡適
劉半農
康白情
劉大白
新月派
格律派
*由新月詩人倡導(多為留英者)
*採英詩格律,形式整齊、音節鏘鏗,變淺近活潑的自由詩風為含蓄深刻。
徐志摩
朱湘
聞一多


 
象徵詩派

*由李金髮將法國象徵主義的風格技巧輸入(多為留法者)
*特色:朦朧恍惚驟難了解、表現神經藝術的本色、感傷與頹廢色彩濃烈、異國情調
李金髮
戴望舒
王獨清

其他現代派

*學習西方現代派的精神及創作技巧,
或理性(如馮至之《十四行集》),
或浪漫(冰心之浪漫派)
馮至
穆旦
謝婉瑩
(冰心)

寫實主義
*以抗戰為背景,描寫戰亂的時代、人民的苦痛
*揚棄頹廢、蒼白、憂鬱、悲觀,寫出救國救民、全面抗日的心聲
艾菁
臧克家
田間
台灣
日據
以日文、
中文寫作
*強烈地表露鄉土意識與民族認同,
具反日意識
張我軍
賴和
王白淵
未完的畫像




台灣
戰後
0
0
年代









臺灣
0
年代


現代詩社
*繼承象徵派和現代派的血緣
*以紀弦為首,以「領導新詩的再革命,推行新詩現代化」為職志。
*主張新詩乃「橫的移植」(向西洋學習)
*創作強調知性
紀弦
方思
葉珊
(楊牧)
鄭愁予


藍星詩社
*繼承格律派優美的抒情詩風
*由覃子豪、鍾鼎文、余光中發起
*反對現代詩社「橫的移植」的主張,強調新詩乃「縱的繼承」(延續傳統)
*創作傾向抒情
覃子豪
周夢蝶
余光中

創世紀詩社/超現實
*由張默、洛夫、瘂弦發起
*早期富較強的政治色彩及中國風
*後期強調詩的超現實性(以過去、未來、想像、幽冥之人事物為題材)、獨創性與純粹性,向西化道路上邁進
洛夫
商禽
張默
蘇紹連
瘂弦


笠詩社
(鄉土詩、寫實詩)

*熱愛本土,強烈擁抱台灣意識,具有草根性與在野性。
*以寫實主義的手法,反應生存環境的現實,表現出人道的精神,祈求民族與人權平等對待的理念。 
*具有質樸清新的風格,部份成員嘗試以母語作為創作的工具,閩語居多,客語其次。
林亨泰
詹冰
鄭炯明
李魁賢

早期都巿詩

羅門

早期女性詩

*繼承婉約的傳統,清麗柔美
蓉子
敻虹
席慕蓉
馮青




臺灣
0
年代
多元,
青年詩人、
詩社詩刊如雲湧


 

城鄉意識


1鄉土詩
吳晟
蕭蕭
向陽

2都市詩
渡也
陳義芝
楊澤

政治詩、
族群詩
*隨黨外運動而蓬勃發展,介入政治議題、突破禁忌題材
*原住民自覺,控訴不公義的政制壓迫,傳達原住民的迷惘與傷痛
陳黎
瓦歷斯.
尤幹

莫那能


後現代主義 
*追求解放個別主體及藝術形式
*反鄉土詩的寫實風格,取向國際、宏觀、都市、未來、多語混雜、多元議題
*語言與形式實驗:拼貼、語法斷裂、意義曖昧、文體混合、文字遊嬉
陳克華
向陽
蘇紹連
另有須文蔚、路寒袖、林燿德、鴻鴻、唐捐……等
後現代
女性主義

*突破婉約的限制
羅任玲
顏艾玲
夏宇

大陸
後期

朦朧詩派
*詩家多出生於解放之後,在文革中歷經狂熱與幻滅,反叛傳統、肯定個人尊嚴
*象徵、跳躍性情緒節奏、多層次的空間結構、自由化、韻律節奏標點的新處理
北島
臺灣
0
年代 
至今

多元面相
後現代主義詩、寫實詩、超現實詩、象徵詩、生態詩、政治詩、臺語詩、客語詩、原住民詩、錄影詩、都市詩、新文言詩、返鄉詩、視覺詩、科幻詩、圖象詩、漫畫詩、山水詩、抒情詩、禪詩、網路詩……等百花齊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